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章 十项全能

宝鸡是在陕甘宁川的交界处,也是多条铁路干线的汇聚点,文工团每年慰问巡演都要到这边来yi趟的。

小        说

宝鸡还是属于陕西的,这yi站演出完成他们就要到甘肃去了。

在陕西的行程还是比较轻松的,也没有急着赶演出,领导还给他们放了yi天假,第二天才有演出。

这也是他们最后可以轻松的日子了,进入甘肃之后就要吃苦了,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到了甘肃之后,他们是要到工地上面进行慰问演出的。

像这种慰问演出不可能只是在大站里面演出的,yi些偏远小站也是要顾及到的,甚至还有的是在正在修建铁路的工地上面。

在大站演出无疑条件是最好的,yi般大站都是在大城市里面,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大家吃的住的都还还不错。

到偏远小站就比较苦了,条件也不丰富,跟大城市是没有办法比了,不过毕竟还是铁路站点,基本上的保障还是有的,如果比较幸运能遇上哈拉站那样的小站,那样的小站职工,那估计比大站还自在。

最惨的就是在工地上面了,你想想工地上面的条件能好吗?

烟尘遍地的,飞沙走石,而且铁路干线的修建都是在偏远的地方。

接下来又是在甘肃,那只能是更加荒凉了啊,yi刮风就是飞沙走石,漫天尘土,让人眼睛都睁不开,yi天下来yi身脏,而且还没地儿洗澡去,太偏僻了。

据说这次要去的工地位置更加难走,翻山趟河的,去了当天是回不来的,要第二天才能回来,换句话说那天晚上大家要yi起挤工棚。

这绝对是个苦差事。

苦差事在宝鸡就商量好了,因为要挤工棚,所以女同志就不太方便了,这yi次没有带女同志过去。

而且因为要翻山越岭,路比较难走,所以团里面决定派出yi支文艺轻骑兵去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相声演员再yi次中枪。

倒霉的还有歌曲演员,这帮人也是文艺轻骑兵啊,人到了就可以开唱了,比相声演员还要轻骑兵。

去工地这种苦地方自然没有人愿意的了,团里面也知道让人自愿报名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还是点名。

最先拿出来开刀的就是何向东跟薛果,只要是有苦差事,最先遭殃的铁定就是他们两个人,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领导的子侄晚辈呢,不杀不足以立威信。

领导的自己人都上前线了,其他人也没话说了,被点到名就当是命也该着了,没被点到的激动的都要哭出来了。

最后为了以身作则,侯三爷把自己跟石先生两个人也安排上了,亲自带领这支小分队上工地演出去。

在城里面的大部队就归黄主任管了。

这下子大伙儿有意见也不出来了,人家领导都主动去吃苦了,你再有怨言也不好说了吧。

去这种工地上面慰问演出,演员们也是有津贴拿的,毕竟是条件艰苦的地方,但是津贴不高,团里面也不富裕,大伙儿也不看重这两块钱,主要还是当成是yi个任务来完成。

所以在宝鸡这里珍贵的yi天假,大家都要好好珍惜,尤其是那些要去工地上面的演员,好日子不长了,到甘肃以后就要吃苦了。

薛果就带着何向东到处逛了起来,吃喝玩乐,今天全程是薛大老板买单,都是人家给钱。

何向东也没有跟他抢,他知道这是薛果为了感谢自己,不让好好感谢yi下,估计薛果心里yi直得有这个坎儿,何向东便随他去了。

对于全本的九头案何向东是很珍惜的,虽然拿到手的不是全本的,但这份珍贵录音仍然过他的想象。

分享给薛果,他倒是yi点都不心疼,相声要展,要壮大,要复苏,总是需要有那么yi批肯为了相声付出的人,他相信薛果是那样的yi个人,所以他愿意跟他分享。

但是其他人的话,他还没有认真考虑过,也没有向外公布的意思。

何向东很清楚什么叫财不露白,要是让别人知道他手里有这么珍贵的yi份录音,那估计他真的是要烦不胜烦了。

薛果也很清楚这yi点,所以他yi直是守口如瓶的,yi句话都没有往外吐露。

何向东也非常明白薛果的沉稳性子,也就没有多加叮嘱了。

这份录音里面录了王弥苇老爷子说的九头案,还有他的yi些技巧和感悟,但是不多,说的时间也不够长。

就像是yi座万仞高山,只是在录音上面露出了yi点小角,但也仅仅是这yi点小角却让何向东和薛果两个人受益匪浅。

何向东现在就特别想回到北京,等候老爷子上门传授他技艺。

相声里面这么多门技艺,单口相声是何向东比较欠缺的yi环,是的,尽管他的水平已经接近名家了。

他的相声是跟着方文岐学的,方文岐擅长对口相声,方文岐原先的水平也仅仅是比较出色,算是接近于名家的水平吧。

可是等他离开了曲艺团开始浪迹江湖,耗尽心里搜集传统相声的过程中,他的实力却在悄然提升,向数不尽的名家高手问艺,向凝结在传统相声里面的前辈们的智慧学习。

虽然他这几十年过得没有yi点人样子了,但是他的水平却早就越了名家,达到了宗师的水平,从他能把太平歌词重新改造出来就可见yi斑了。

尽管他是宗师了,可他也有短板,不要以为宗师就是十项全能了。

马三爷还是相声泰斗呢,人家照样有缺陷,他嗓子就不好,唱不了。

方文岐的缺陷就是单口不行,他的单口水平比较yi般。

何向东的单口成就完全是当年张阔如给他打的底子,后来在闯荡江湖的那些年里面,他也向很多艺人学习过单口相声。

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把这些东西都糅杂在了yi起,才渐渐有了几分火候。

到了北京之后,重新遇见了张阔如,张阔如又把当年没教的东西重新教给他,这回传的是张氏评书的真正精髓的部分。

何向东评书功夫突飞猛进的时候,单口相声的水平也跟随着往上攀升,凭借着评书打的底子,他用评书拉动着单口相声在走,所以他的单口相声看起来才有点模样。

但这归根结底还是张氏评书强啊,还是张阔如强啊,并不是他的单口相声强。

但是这回就不yi样了,有了王弥苇老爷子的传承,何向东最后的这yi块短板就能补齐了,甚至于这个原先的短板还有可能成为他最锋利的yi把尖刀,尤其是在现在相声界。

补齐了最后yi块短板的何向东就是真正的完美了,相声界从未有过的技艺无缺的艺人。

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