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评书

评书不是背书,不是说原模原样把书背出来这就是评书了,评书头yi个字就是评,先评后书,是要有评论的东西的在里面,每个评书人对书目的理解不同,说出来的味道也不yi样,正所谓千人千面,莫衷yi是。

不过评书所要求的艺术风格还是比较统yi的,先yi点它描绘的人物场景画面必须要细腻逼真,要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单靠yi张嘴就能让观众有看电影的感觉,这没个几十年的功夫根本下不来。

评书里面刻画主要人物的时候,会对其外形等方面进行描述,这叫“开脸”,这讲究的就是细腻逼真,要让观众瞬间感受到角色,未见其人,先领其神,就如同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开脸就是:身高八尺,同字体格,面冠如玉。

眉分八彩,目若郎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两耳有轮。

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气质。

“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

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yi台大戏。”评书这门艺术也是单靠着演员yi张嘴,集生旦净丑于yi身,冶万事万物于yi炉,表演形式单yi,效果却要求出奇的好。

这yi行成材率也是相当低,艺难习角难做。

从今天开始何向东也开始正式和张阔如学艺了,学习的第yi天张阔如稍微向他介绍了yi下评书的历史和规矩,然后就是基本功的练习。

正如预料中的那样,何向东的基本功很扎实,相声这门艺术和评书是非常接近的,他们教导弟子基本功的练习也是有共通之处的。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评书讲究说演评噱学。

先yi个说,评书自然是叙述故事了,这yi行都是以说当先。

相声也yi样,绝大部分相声内容都是以说为主,何向东练了那么久的嘴上功夫,完全能做到疾徐快慢自如,道事叙理从容,这说的基本功自然没什么问题了,当然离句句警人心,听着自动容的地步还差得远。

评书中的演,就是对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演,要从多角度表现人物,这跟相声也有相似的地方,何向东开蒙的活儿就是五行诗,里面就涉及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各种人物身段都是需要表现的,还有贯口里面涉及到的各种人物,虽说这跟评书里面有区别,不过底子打在这里呢,学起来也快。

评是评书里面的重中之重,评书不评,演员无能。

评点可以交代故事的背景,也可以构造悬念,引导听众进入故事,还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各个人物的性格,这是非常见演员功夫的,这个也正是何向东最薄弱的地方。

噱就是笑料了,评书里面很少有相声里面那种哄堂大笑,通常都是会心yi笑。

评书门巨匠双厚坪先生就非常擅长此道,他的封神演义把每yi个神仙都取了外号,说来幽默风趣,把噱字yi决运用到巅峰,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于叙述古人之中,暗地讥讽时事,不露芒角,令人心旷神怡。

噱字这门功夫,对于相声门出身的何向东来说应该难度不大。

学也成为技,俗称八技,在评书里面运用广泛。

学在评书里面主要是两部分,yi个模仿自然的声音,yi个是模仿人的声音。

评书要给人真实感必须从嘴上下功夫,打雷下雨,骑马打仗,万骏奔腾都是从yi张嘴里出来的,这个难度可小不了,特别见功夫。

那晚何向东搅了饭店的声音,张阔如yi点没生气,反而很开心,这原因就是因为何向东会口技,这可给他省了大事了。

当然评书还有更多更高级的东西,上面说的都是yi些基础,仅供了解参考。

何向东以他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凡的天资让张阔如老怀大慰,教导起来愈的用心了。

而何向东也非常用心学艺,除了跟师父学艺的时候,他全都泡在这里了,他也没有跟师父说起过张阔如的事情,关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就只能yi直是沉默,下意识选择了隐瞒。

时间过得很快,yi周的禁演很快就到了,这个消息也早就放出去了,每次观众问起他们都会说yi下,方文岐和杨三在台上也老说这事儿。

待到周yi晚上,何向东在后台准备者,观众却是疯了,这个小剧场能座yi百人,但是却卖出去将近两百张票,这份热烈把后台所有人都惊到了。

然后他们就面临了yi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凳子不够,平常也偶尔能卖出加票去,但是没这么多的,预备的凳子也没这么多。

可是票都卖出去了,总不能让观众都站着吧,林正军当机立断让剧场所有的演员都跑出去从隔壁这些人家店铺借凳子,借不来租也行。

很快,yi群画着大花脸的小伙子全都冲出去了,跟百鬼夜行似得,在晚上看起来真是瘆的慌。

林正军走到何向东身边,又是激动又是兴奋地说道:“东子啊东子,你说说你啊,你怎么这么招人喜欢呢。”

憋了yi个星期的观众全都爆出来了,这场景把何向东也吓了yi跳,他挠着头,不好意思道:“长得好看没办法。”

方文岐抬头看天,这不要脸的货跟我没关系。

杨三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还有白凤山。

最后林正军看看那三人,也只能默默抬起头了。

开场了,何向东满脸笑意出场。

刚迈出去这第yi步,观众就燃了,掌声叫好声暴起,那恐怖的声音震得何向东耳朵都有点聋。

何向东朝着观众连连招手,可是这掌声就是停不下来。

后台,杨三对方文岐说道:“你看看东子,这观众缘简直是绝了,他才九岁啊,这简直就是妥妥的yi个大角儿啊,方岐啊,你后继有人啊。”

方文岐笑笑,说道:“现在说这种话还太早,正因为他才九岁,我才担心,艺人年幼的时候就红的不行不是没有,不过这类人日后能成名立腕的却很少很少,我们相声门里面好像也只有常家大爷是个例外,可惜英年早逝啊。”

杨三顿了顿,又说道:“你对东子还没信心啊?”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