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到天津

第二日,何向东和师父收拾了yi下东西,带上锅碗瓢盆,棉被铺盖就离开了这个住了两年的农家小屋。

当门锁上的那yi刻,何向东和方文岐都注视着门许久,默默不语,两年内点点滴滴,嬉笑怒骂都在这扇小门里面,虽然破旧,但很美好。

拥有的时候倒不觉着有什么,反倒嫌这嫌那的,等到分开的时候还是非常不舍的,就仿佛在身上硬生生撕扯掉yi块东西似得。

心头压抑的很。

何向东问:“师父,我们以后还会回来吗?”

方文岐答道:“会的吧。”

何向东再问道:“那是什么时候啊?”

方文岐答道:“不知道,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也许吧。”

两师徒拉着大量行李,慢慢远行,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成yi点微光消散不见,而那栋小院依然破旧地坚挺在那里,或许是在等他们回来

或许吧

相声界有yi句话,叫做“相声的出处是北京,聚处是天津”,这是因为天津的地理位置、民众生活,还有风土人情很适合相声的展。

先yi点,天津是京畿门户,交通达,东靠渤海,从海上也能到达大连、烟台、青岛、上海这些海上重镇。

在6路也可以从我国最早的京山铁路出关,到达东北各地,还可以沿着津浦铁路南下,到达济南、徐州、南京这些大城市。

交通达,南来的北往的也就多了,各种手艺人也就来了,人员也复杂,各种艺术也都有人听,慢慢的天津就成为曲艺之乡。

相声行里面,早在光绪年间相声前辈沈春和就和弟子来天津说相声了,这位前辈的辈分极高,是和相声老祖穷不怕先生同yi辈的人物,原本是跟随张三禄先生学艺,后来转行说相声,因为本身辈分很高就由穷不怕先生代拉为师弟,两人也是同门,他也是相声最初的三大门派,沈派的创始人。

在辛亥革命之后,又有大批相声界第三代传人到天津来卖艺,收徒传艺香火传承,使天津成为相声的故乡,当时领头的便是那yi批德字辈的老前辈。

那个时候还是以撂地为主,后来进入杂耍园子说相声也是相声八德之yi的万人迷李德钖先生带的头,那时候天津最出名的园子yi个叫“四海升平”还有yi个叫“宝和轩”。

到2o世纪3o年代,天津也出现了剧场式的园子叫“燕乐升平”“小梨园”,李德钖先生在搭档离开后也和相声第四代门主张寿臣先生yi起说过yi段时间的相声,也有提携后辈的意思,所以相声界的前辈提携后辈的传统古已有之,只是到后来慢慢地被人为的消灭了。

在李德钖离开天津去往东北之后,张寿臣先生就代表了当时京津相声界最高水平,包括其徒小蘑菇常宝堃先生也是yi时之选,声名赫赫。

就连相声界为常宝堃先生改过辈分字号的事情都有生,最初相声界的大辈商议的辈分字号的排序,是“德寿立仁义”,到常宝堃先生这yi代应该是“立”字辈。

张寿臣先生也的确给常宝堃起了艺名常立桐,包括其他的徒弟田立禾、冯立樟、康立本,可惜这些名字没有叫响。

反倒是因为小蘑菇的年幼出名,常宝堃三个字在相声界响了腕儿了。

后来再有相声名家收徒,就不按照“立”字排辈分了,反倒是按照“宝”字来排了,侯宝林、赵宝琛、孙宝才这yi批宝字辈前辈都是从这儿来的。

再到后来的“仁”字排辈,也是因为常宝堃先生的徒弟苏文茂先生的人品艺德让同行很敬佩,后来再收徒就都改成“文”字辈的了,就像范文泉、方文岐这yi批文字辈的先生。

既然改了这么多,后面的也就改了。

原本的辈分叫“德寿立仁义”,后来改成了“德寿宝文明”,到明字辈就到新中国了,那时候连拜师都不提倡,更别说师父赐艺名了,大家伙都用原名了,就像何向东,也没跟“明”字有什么关系。

师徒两人废了好yi番周折才到的天津城里面,林正军也早就蹬着yi辆三轮来接他们了,他知道搬家肯定东西多。

三个人跑了好远才到的住处,是yi个老式的筒子楼,房东是个退休老头,单位分的房,老头yi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地儿,就隔了yi个单间出来出租。

也都是认识的人,商量了yi番,约定每个月房子3o块钱就好了,两个老头都好说话,互相客套了yi番,也就搬进去住了。

到傍晚,何向东和方文岐跟着林正军再yi次去了连城曲艺俱乐部,这yi次是见其他演员去的。

后台里面演员也很忙碌,对着镜子化妆,这个剧场主要是还是唱戏的,以唱京剧为主,偶尔也唱评剧的,在有就是偶尔来串场子的,来唱大鼓书,坠子,快板书之类的。

这个京剧班子里面也有yi个班头,叫白凤山,是唱老生的,也是这个俱乐部里面的大角儿,台柱子,是拿加份儿的。

林正军走到人家身边说道:“白老板,我跟你说的方文岐先生来了。”

白凤山头头都没转过来,依旧是对着镜子在试他的髯口,这个砌末京剧老生都要戴的,就是那个大假胡子。

方文岐倒是不以为意,拱手笑道:“白老板,有礼了。”

白凤山是yi个模样俊朗的中年男人,此时脸上妆容也画好了,看不出来面部表情,他淡淡说道:“方先生您客气了,恕我正在试装,不能见礼了。”

方文岐呵呵笑道:“倒是无妨。”

白凤山继续说道:“我们连城俱乐部就我们yi个京戏班子,偶尔也有唱大鼓,唱坠子的来串场,来搭班说相声的贵师徒倒还是头yi个。”

方文岐也不说话,就静静看着白凤山,看他到底想说什么。

白凤山道:“行有行规,门有门规,我们连城虽然庙小,但是也是有规矩的,所有搭班的艺人都是要从开场做起,不知道这yi点方先生是否有异议?”

ps:相声大师明天开始冲榜了,您诸位多支持支持,也很简单多投票就行,有睡得晚的,过了yi2点您诸位费心把推荐票投yi下,明天要上班的,早点睡,等第二天吃早饭坐车的时候投yi下票票,成不成全瞧诸位了,唐四方在此谢过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