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86章 底气(1/2)

作者: Loeva

“辽东?”秦平端着茶碗的手顿了一顿,看向妻子蔡胜男。

蔡胜男微笑着将一碗凉面捧到桌面上,又摆好了筷箸:“大嫂子是这么说的。

她还有些忧心,舍不得女儿嫁人后要随夫前往辽东生活,不知会与家人分别多少年呢。”

蔡胜男并没有说出小薛氏对于辽东可能会开战的猜测,只是提到蔡十七的升迁与调令。

小薛氏今日上门时满面忧愁,许多人都看到了,这是瞒不住的,倒不如说一半实话。

更何况,蔡胜男也有自己想要打听的消息。

秦平想了想,道:“四侄女出嫁,应该是明年的事儿了。

蔡十七现下就要调往辽东,其实早了些。”事实上,是早得有些出人意料。

不过这也是不得已。

云阳侯府那边原是打算让蔡十七婚后再去辽东的,但如今的局势……早些去也没什么不好的,这时候提前在辽东布局更方便,也能给蔡十七寻个更有利一些的职位。

因此秦平又对蔡胜男说:“蔡十七只是调往辽东的其中一人罢了。

云阳侯有意将族中子弟调离城卫,除去个别人调往禁军以外,还有几人是往其他边镇去的,宣府、大同、榆林等都有,往辽东去的应该有四个,除了一个正值壮年的,已经在年前早一步先过去了,还有两人,今年之内都应该会有调令下来。

蔡十七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不算是特例。

辽东经过辽王被贬之事,又撤换了一批武官,正需要填补大量人手,就连底下的士兵,也会跟其他边镇进行换防。

蔡家人趁势占上几个位置,只是寻常事。

马家和闵家应该也有同样的打算,只是去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辽东那么大呢。”

蔡胜男从朔州过来,与蔡家本家的人虽然还算相熟,但相处的时间不算长,很多东西,不是随便就能打听到的。

因此,她虽是蔡家女,论消息灵通,却还未必比得上在云阳侯麾下当差的秦平。

族中有四人会调往辽东,她就不清楚,但先调过去的那一位,她倒是听说过的。

按辈份,那位虽然年纪较长,却要管她叫一声小姑姑呢。

她便问秦平:“云阳侯调走那么多人,城卫里会空出不少位置来吧?”顿了一顿,压低了声音,“会不会都便宜了楚家人?”

秦平笑笑:“少不得会让楚统领占上几个位置。

但楚家能拿得出手的人不多,想占也未必能占得全的。

若是没资格坐上去的人,勉强靠着巴结讨好楚家坐上去了,云阳侯还在大统领位置上,岂会视而不见?

应该会有马家与闵家的人补上来,不会真叫楚家在城卫军中独掌大权。”

当然,楚正方可能还没察觉到云阳侯的真正用意吧?

只一心为后者让出来的位置而欢喜,可能还会误会云阳侯是碍于太子妃的脸面,选择了退让,才会让家族子弟撤出城卫。

他以为他们楚家占了便宜,但真正得好处的是谁……过得两三年,也就清楚了。

城卫的职位,是皇家随时可以撤职换人的,也许很安稳,也能拥有实权,但论稳当与威势,又哪里比得上真正从边镇真刀真枪杀出来,凭军功立足的人呢?

楚正方也许是被外戚身份的虚荣遮住了眼,已经忘记了自己身为一个武官,真正能倚仗着在军中、朝中站稳脚跟的,是什么东西了。

秦平垂下眼帘,将手中的茶碗放到一边,便静静地开始了这一顿迟来的晚饭。

吃过凉面,他喝了口茶,抬头见妻子坐在桌子对面,沉默不语。

回想起方才夫妻间的话题,他微微一笑:“这是怎么了?

可是担心你哥哥的事?

他如今既然已经被正式调入京郊大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被调往辽东去,也不会调回朔州了。

你可以安心。”

蔡胜男抬头望过来,微笑道:“我倒不是担心这个。

倘若真有需要,无论是朔州还是辽东,我哥哥都会去的,家里人再不舍也会接受。

这是蔡家子弟的职责。

况且,即使我哥哥回到边镇驻守,知道母亲和弟弟都在京城里过得好好的,他也能放心许多。

我娘家的日子,如今已经比从前好过许多了。

这都是谁带来的,我们都有数,心里存着感激呢。

该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是不会逃避的。”

秦平神色温柔:“蔡家的家风,果然名不虚传。”又道,“我原是榆林边军出身,原本想着,若有需要,回榆林去守上几年也好。

若是辽东更需要我,我也无妨。

但皇上没打算将我调出京城,只让我安心留在城卫。”他有些无可奈何,“皇上既然如此信任我,我也只能尽忠职守了。”

蔡胜男心下一顿,暗想辽东果然会有大动作,说不定真是要跟北戎开战了!

北戎那边老实了三十多年,其实一直没少骚扰边镇,只不过每年都是小打小闹罢了,抢一拨钱粮就走。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估计也快忍不住了吧?

在朔州时,她就听哥哥与相熟人家的武官私下议论,觉得可能会打几场大战,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得起来。

如今想来,估计会在辽东开战的可能性最大,其他边镇也有可能会开启战端。

她哥哥才进了京郊大营,估计一时半会儿是不会调回边军去了。

如今她夫婿秦平又被皇帝示意留守城卫,估计是皇家想要在蔡家人削减驻城卫军的子弟人数的同时,在城卫军中多留几个信得过的武官镇场子吧?

她应该是不会与边镇的战事扯上什么关系了,但蔡家也好,朔州那边的亲友熟人也好,她还是能帮上一点儿忙的……

蔡胜男看向丈夫,犹豫了一下:“世子爷,若是我想……给朔州的亲友送些粮食药材或布匹过去……会给你添麻烦么?”

秦平怔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妻子还是察觉到了他言下之意呀?

这倒是意外之喜,没想到妻子如此聪明。

他微笑着说:“只要别太张扬了就好,朔州比不得京城富庶,难免会有缺东西的时候。

你不过是给亲友送些礼罢了,谁还能管得着呢?

除了犯忌的东西,你送什么都行,横竖最终得益的,都是朝廷的人。”

蔡胜男听了,就知道秦平明白了她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笑,点头道:“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忙补充说,“我不会动用公中的银子,我还有一些私房呢。”

秦平不以为然:“何必动用你的私房?

这是好事,你若不肯动公中的银子,我先前交给你的钱,你拿着用就是了。

你我夫妻,不必分得这么清。

东西送出去了,你留个账目给我,必要的时候,我是要给宫中报备的。

到时候皇上若是高兴了,赏赐我们些什么,我们脸上也有光。”

蔡胜男柔声应了,心下安定。

有了秦平的许可,蔡胜男也就有了底气。

不过她没有急着先往朔州送东西,而是先跟云阳侯夫人、蔡三太太等几位娘家嫂嫂商量,看蔡家人辖下的地方,哪里更需要物资支援,而哪种物资又是最短缺的,再设法去打点。

另一方面,她也没忘记先前跟妯娌们商量过的,几人纷纷想办法开解小薛氏,让后者不要再胡思乱想,对秦锦春的婚事产生影响。

姚氏是拉着小薛氏显摆自家女儿的嫁妆清单;闵氏是提供了随军女眷所需要采买的各种物事的参考名单——这一点显然未能安抚住小薛氏,反而让她更忧心了;小冯氏则是拉着女儿秦含珠去给秦锦春做伴,并向这位堂姐请教功课,拿孩子的事吸引小薛氏的注意力;到了蔡胜男,她则是再次将秦含真的嫁妆单子拿出来,给小薛氏做参考,但不仅仅是为了显摆,而是认真地在跟对方讨论各种陪嫁物品的选择,还送了一大本喜庆绣图花样册子过去。

小薛氏有那么多的决定要下,那么多的事情可忙,就算内心还担忧着未来女婿的安危,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了。

当薛家人再次找上门来,提起先前那“生意”时,小薛氏就道:“长房与三房都没说听到了消息,只怕叔叔误会了。

辽东并没有要打仗,那生意自然无从做起。

您还是另寻别的生意去吧。

我如今光是忙着春姐儿的嫁妆,就已经忙不过来了。”

薛家叔父干笑:“春姐儿要出嫁了?

嫁妆的事好说。

好歹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我们薛家也可以为春姐儿的陪嫁出一份力的……”

小薛氏顿了一顿,看向叔父。

这种秦家二房与薛家传统的合作模式,听起来多么耳熟呀,但又有些陌生。

娘家与秦家二房闹翻之后,再没有人这么说过了吧?

她叹了口气:“不必了。

我谢过叔父的好意,但我们家还有些家底,不至于连闺女的嫁妆,都要别人资助。”她真的给不了娘家人什么好处,又何必吃人嘴短呢?

拿了娘家的银子,拒绝娘家人过分要求的时候,她说话都没有底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