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抵达兰州
一行数百人的使团,基本都是文官和随行的侍从,这样的师团怎么可能没有随行的军队保护。
李晔钦定李文忠带着两千右神策军骑兵负责保护。
李文忠是宗室之后,虽说隔了老远的血缘关系,但是在年轻一代中,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了。
毕竟此时的李唐宗室,经过圈养和几次动乱之后,可用的人还真不多。
李晔虽说不介意宗室入仕,但没点本事,他也不会用,免得给宗室丢脸。
带队的是李这个礼部尚书,副使是鸿胪寺卿。
前任鸿胪寺卿因为参与吉王逼宫一案,直接被流放了。
新任鸿胪寺卿叫孙,乾符五年状元,今年也有四十多岁了。
虽说鸿胪寺属于打酱油的部门,但鸿胪寺卿毕竟是从三品的官职,也算是正式迈入三品大员的门槛。
此去河西,至少半年时间。
而且听说河西比较乱,所以对于河西一行,有人欢喜有人愁!
出发这天,出行人员的家人都赶来城外送行,虽然不舍,不过这是圣命,他们也只能听从。
相比于几个大员都是乘坐马车,其他中低层官员和随从则是起码而行。
几百人的使团,加上两千护送的骑兵,整个队伍还是比较庞大的。
由于第一次前往河西,无论是郑中贻,还是赵昌翰,都很激动。
两人算是熟人,同为乾宁元年中举,一个进士科第三名,一个第四名。
只不过后来两人的仕途就有些不同了,郑中贻去地方担任了一年多的县令,前不久才调至中书省担任起居舍人。
而赵昌翰不同,科举中举后,就一直在礼部任职,也是前不久担任礼部主客司员外郎。
至于前主客司员外郎长松伯李旺杰,已经升任为主客司郎中。
在之前,郑中贻和赵昌翰来往不多,毕竟不在一个地方任职,但这次没想到一起出使河西。
由于是同届进士,两人都知道结个善缘没坏处,所以便一拍即合,一路上都兴致勃勃地聊着天。
“赵兄,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遇上,这一路上可是能遇到不少昔日的同窗。
温宪兄担任着渭州长史,郑谷也在兰州的大都护府任职,好像孔兄也在陇右。”
在旁人看来,出使河西是个苦差事,此行往返就需要至少半年,行程数千里。
但在郑中贻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机会,陛下对于河西很重视,不然也不会派出如此庞大的使团。
此去河西,虽然他不能向张骞、班超这样的历史人物名垂千古,但作为随行人员,也算是与有荣焉。
而且通过这次出使,也能增加自己的见识。
孔兄自然是孔崇弼,赵昌翰虽然出身不如郑中贻,但一直在朝中的他则是知道孔家目前的处境。
曾经,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孔崇弼父辈一门三进士,可谓是羡慕不已。
但如今,孔家三兄弟,两人被贬,一人当着有名无实的学政,而且因为两个兄弟的事被牵连,短时间升迁无望。
赵昌翰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人,也知道趋利避害,所以并不想提及孔崇弼。
“郑兄说的没错,我们同年中举的那些人,没想到温兄走的最快,已经担任了一年的渭州长史,吾等不及啊!”
郑中贻不是傻子,听出了赵昌翰言语中的有意使之,点了点头,“温兄倒是前途无限。
等到了渭州,一定要让温兄好好招待你我二人。”
“没错。”很快赵昌翰的注意力就被从旁边经过的商队吸引过去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三、四波大小不一商队从旁边经过,“没想到陇右才收复一年,来往的商旅就如此之多。”
就在他们队伍的后面,还有一支更大规模的商队一直跟着。
对于那支商队,一行人都知道,是皇商张家的商队,由于沿途并不是百分百安全,跟着这样的一支有军队保护的使团,安全性也能增加不少。
“赵兄说的有道理,乾宁二年,陛下派大军收复陇右后,河西走廊也开始畅通。
我们的陛下很有雄心壮志,派我们这么大规模的一支使团到河西,可不是为了只是看看,而是要为朝廷的西域战略提供建议。
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安西大都护府可以重回安西四镇,到时候四方来朝,重现大唐盛世!”
想到盛世大唐,赵昌翰也很向往。
可大唐盛世在安史之乱后就终结了,他们对于盛世时期的大唐,只能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词中回味一下,却无法真正见到。
“郑兄这话我不赞成,以陛下的雄才大略,或许会开创出一个新的盛世,吐蕃、南诏,还有整个西域若是都能成为大唐的疆域,那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赵昌翰的话让郑中贻心中也顿时豪情万丈,可想到藩镇割据的局面,早已不属于大唐的安西四镇,心里也有些沮丧。
不过想到如今的陛下,或许真如赵昌翰所畅想那样,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而他们这些人无疑就会成为开创这个盛世的一部分。
。
。
。
。
。
。
长安到兰州将近一千五百里,这一路是很枯燥的,除了在凤翔、秦州、渭州稍作停留,中途基本都在赶路,最后赶到兰州也花了十五天的十天,出去在三城休整过一天,平均每天速度都保持在一百余里,不算快,也不算慢,对于马的负担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兰州此时是大唐在陇右的中心,当然依然是陇右第一大城,不过跟河西的凉州、甘州等地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在朝廷大军收复兰州的时候,人口不过万户,以人口来算,不过下州而已。
不过因为兰州的地理位置,却被定为了上州,刺史更是从三品的大员。
随着商路的畅通,加上兰州是前往河西的最后一站,近一年来的人口增加不少,大多是驻军和商户。
目前兰州州城的人口只有五千户,不过加上驻军和商户,却是有五万人。
五万人并不算多,不过也是使团一行人进入安西大都护府辖地以来,最大的城池了。
一进入兰州城,就会发现这里异常繁荣,加上吐蕃、回鹘、温末等民族众多,倒是别有一番异域风格。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