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76章.两线开战

嬴驷斩杀韩国使臣的消息,不胫而走,旬月之间,便被传的沸沸扬扬。

至此,秦国恶名更甚!

韩康王被气炸了,他是打死都没想到,问罪未遂,还被秦王斩了特使。

一怒之下,韩王便立刻答应公孙衍伐秦之事,选良辰吉日起兵!

除韩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对于秦国如此不讲道义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无一不衍生出与韩合谋之心。

秦国目下所处的困境,不亚于五国合纵之时。

其实,这些日子嬴驷一直都在思虑秦国的国策是否有错误。

自从他上位以来,东出、称王、连横,所谋划的方略与祖先的既定方针,略有不同。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嬴驷对除秦国之外的其他诸国兵事也是尤为关注了解。

秦国与韩国之间的战斗,怕是在所难免!

嬴驷不怕,只要吃透国力,秦国能击退三晋联军,自然也便对韩国来袭手到拈来。

虽然嬴驷一向昏庸,但是大敌当前,嬴驷还分得清孰轻孰重。

这段日子他一直没去酒池肉林,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被国事搅扰,没有兴趣。

独自一人卧在凌云阁中愁眉不展,嬴驷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这么一天。

梅长苏和张仪,于暮色之中来到凌云阁,见到嬴驷已经靠在王椅之上睡着了。

两个人倍感惭愧!

毕竟是秦国的左右丞相,让王上如此焦虑,实在是有侮辱为人臣子的本分。

“来了?”

嬴驷睁开双眼,实际上他一直没睡着,只是眯着眼睛,梅长苏和张仪进来的时候,已经被发觉。

“臣梅长苏、张仪,拜见我王!”

嬴驷坐正了身体,摆了摆手,私下里相见,这番客套礼节早该省掉。

梅长苏的声音很低,他知道嬴驷最近操劳过度,精神不太好,所以不敢太大声。

“王上,昨天巴蜀两使来过了,臣和张兄见王上劳累,便私自接待了。”

巴蜀?

嬴驷想起来了。

历史上确实是在这个节骨眼,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时候,蜀国与巴国和苴国产生了战争摩擦。

蜀国在三国之中较为强盛,也早有吞并巴莒两国的狼子野心。

只可惜,两国勠力同心,顽强抵抗,加上楚国一直从中捣乱,导致蜀国始终未曾得手。

如今蜀国下定决心,誓要一口吞下嘴边的两块肥肉。

巴莒两国国力不是很强,一时之间难以抵挡,只能对老邻居求助支援。

因为楚国对巴蜀之地的觊觎人尽皆知,而秦国却从未对巴蜀开战,所以巴莒两国,便将希望寄托在秦国身上。

再加上,当年龙门相王,蜀王曾经送泥土羞辱嬴驷,嬴驷的心结一直未曾打开。

综合考虑,巴莒两国觉得秦国出兵相救的可能性十分大!

嬴驷冷静清醒,淡然道:“有人说巴蜀之地穷乡僻壤,巴蜀之民野蛮刁横;但寡人知道,巴蜀乃是天府之国,天下粮仓。”

梅长苏和张仪逐渐意识到,嬴驷其实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

他对秦国了如指掌,包括土地、赋税、人口、国库、生铁、粮食、马匹、兵器等等。

他对国策有着清晰的认识,对谋兵方略,也有着细微末节的计算。

换而言之,嬴驷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他想让外人看见的,而嬴驷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

梅长苏一向稳健,即便大敌当前,他还是冷静巧妙的思考,才道:“王上,秦国目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面是韩国来势汹汹,一面是巴蜀翘首以盼,秦国将何去何从?”

嬴驷笑道:“韩国来袭,在寡人情理之中,巴莒两国前来求援,也在预料之内,依照寡人的意思,都不放手。”

都不放手?

张仪咬了咬牙,来不及细想便质疑道:“王上之言,张仪不解,王上是想既迎战韩国,又支援巴莒两国?”

“不是支援巴莒两国,而是平定巴蜀,直接将巴蜀之地变为和秦国的郡县。”

嘶!

梅长苏和张仪二人倒抽一口冷气,差点没吓尿。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巴蜀之地乃是秦国奇险边地,虽然山地连绵,但气候却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甚至比商於之地还要富庶许多!

秦国虽然经历了函谷关一战,国力尚未尚未完全恢复,但精锐尚在。

劳师远征平定巴蜀,不在话下!

可是最怕的便是两线开战。

以秦国现在的兵力,是没办法两线开战的,要么平定巴蜀,要么迎战韩国。

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张仪一直很专注,听到嬴驷的话后,不由将眉头皱的更深:“王上,臣认为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嬴驷的声音有些暗哑。

三个人来到战国舆图旁,张仪头头是道的分析起来:“王上且看,平巴蜀与战韩国,战线相差甚远,若真的两线开战,恐左右不能驰援。”

“如此,两线便显得都有些捉襟见肘,巴蜀之地我秦军以前从未去过,易守难攻。”

“而韩国,这次又是犀首领兵,两名副将申差、韩鹏,都是熟读兵书之人。”

“这样的话,我秦国不仅兵力很难调配,将帅的分配,也很是难办。”

梅长苏补充道:“是啊王上,张兄所言有理,再者来说,若将秦国兵力都集中在韩国与巴蜀的战场上,若是他国来攻,咱们又将如何?”

嬴驷望着那地图上的连绵山川,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寡人都想过,如今燕国内乱,燕国丞相子之逼迫燕王禅让,如此情况,齐国不会不插一手。”

“齐国若插手燕国内政,便不会有精力来找我秦国的麻烦,魏国和赵国被我秦国打怕了,也不敢援助韩国。”

“所以,能在我秦国对巴蜀和韩国同时开战之时,而对我秦国造成威胁的,就只有一个国家——楚国!”

这一番透彻实在的侃侃而谈,让梅长苏和张仪立刻掂量起来,王上说的没错。

如此说来,只要楚国不插手,那么秦国得胜归来的希望就会大大提高。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让楚国坐视不管呢?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