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挟天子以令天下(1/2)
大军出后,郭嘉扭头看了一眼行进在队伍里的马车,笑着对韩湛说:主公,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没想到你以前曾经救过太史慈的妹纸,如今太史慈肯定会报答主公的这个恩情。
嘉在此恭喜主公,再得一员猛将。
别看韩湛麾下的名将,有了赵云典韦黄忠张辽张郃高览等人,不过他还是觉得不够。
仅仅凭这些武将,如果只是应付一个方向的作战,还说得过去,要是同时几个方向开战,那么这点武将就根本不够。
因此能得到太史慈,真是令韩湛喜出望外。
奉孝,韩湛对郭嘉说道:等本侯回到了邺城,就正式封你为军师祭酒。
以后出谋划策,掌管监察军务的事,就又你全权负责了。
谁知郭嘉听后,脸上去露出迷茫的表情:主公,军师祭酒是何官职,请恕嘉孤陋寡闻,从来不曾听说。
听郭嘉这么一说,韩湛才想起:军师祭酒,是曹操在建安三年才专门为郭嘉设立的官职。
一个还没出现的官职,郭嘉怎么可能听说呢?
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奉孝有所不知,这是本侯专门为奉孝所设的官职。
以后本侯还会有很多军师,但是你担任军师祭酒后,就相当于本侯的席军师,别的军师都要听从你的号令。
明白吗?
见韩湛准备授予自己如此重要的官职,郭嘉连忙在马背上拱手说道:嘉多谢主公的厚爱,为主公效力,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韩湛在马背上给郭嘉封了一个席军师的官职,又开始琢磨给赵云黄忠典韦等人封什么官?
目前自己只占据了冀州的大部,要是封个五虎上将河北四庭柱,未免有点太夸张了,还是直接封他们几人做将军吧。
兵马在路上走了七日,才来到了邺城城外。
荀彧得到消息,亲自率领冀州的文武官员出门迎接。
韩湛下马与荀彧见礼时,无意中现欢迎的人群中,居然有几位朝廷的官员。
他便低声地问荀彧:舅父,为何人群中,还有朝廷官员啊?
湛儿,这些人可能是担心你成为董卓一类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前来讨好你的。
荀彧低声地提醒韩湛:你回了邺城之后,记得立即去朝见陛下,免得有人说你飞扬跋扈。
多谢舅父提醒,韩湛连忙回答说:等回城之后,自然会去宫中拜见圣上。
舅甥二人说完悄悄话之后,韩湛指着孔融对荀彧说:舅父,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北海太守孔融。
孔太守,这位是冀州长史荀彧。
荀彧听说站在韩湛身旁的人,就是北海太守孔融,连忙上前见礼:后生晚进荀彧,见过孔北海!
孔融显然是听说过荀彧,也笑着还礼说:文若,孔某这厢有礼了!
等两人见礼完毕,孔融望着荀彧问道:荀长史,孔某远道而来,是想觐见圣上的,不知何时能见到圣上?
孔北海莫要着急,韩湛听孔融问的问题,便笑着对他说:本侯待会儿就要去觐见圣上。
假如孔北海有兴致的话,我们可以一同前往。
如此甚好!
进入邺城,韩湛叫过了人群中的徐庶,指着护在马车旁的太史慈,对他说道:元直,子义如今已经是本侯的麾下,你待会儿给子义的母亲和妹妹在城里找一处宅院,将她们安顿下来。
徐庶听完韩湛的吩咐,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朝左右瞧了瞧,没有看到夏侯云的踪影,便好奇地问徐庶:元直,夏侯姑娘在什么地方?
回主公的话,徐庶连忙小声地说:自从那日主公撇下她,带人去救援北海之后,夏侯姑娘一气之下就前往黑山,投奔她哥哥去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
韩湛听到徐庶这么说,心里很是生气,没想到自己为了夏侯云的安全,没有带她去北海,她居然就生气,还玩离家出走这一套。
他连忙吩咐徐庶:元直,立即给她修书一封,命她返回邺城,否则,否则
韩湛连说了两个否则,便没有下文了,徐庶好奇地问:主公,如果夏侯姑娘不肯回来,您打算如何处置她?
如果她不回来,就派人把她绑回来。
韩湛哼了一声,说道:早晚都是我韩家的人,要是敢不听话,自然会家法伺候。
把安顿太史慈家人和召回夏侯云的事情,都交给了徐庶之后,韩湛跟着荀彧来到了皇宫。
负责宫廷内外警卫的甲士,都是冀州军,见到韩湛和荀彧过来,自然不会阻拦,反而还躬身行礼。
望着一路向自己施礼的甲士,韩湛心里不禁在想,怪不得汉献帝只能成为董卓曹操手里的傀儡,原来他的性命一直操纵在两人的手里。
为了活命,他自然只能对两人惟命是从,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外表光鲜的傀儡。
想到这里,韩湛的心里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如今仅仅是个东郡太守的曹操,是不可能再挟天子以令天下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挟天子以令天下了。
如果照这种趋势展下去,没准自己就会取代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过上几年,汉献帝就该准备衣带诏,号召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举兵前来讨伐自己了。
来到大殿之上,见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太仆赵岐太傅马日磾等人,正在和汉献帝议事。
他连忙上前,在汉献帝的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说:臣冀州牧韩湛,参见陛下!
韩湛的话音刚落,他的身后就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臣北海太守孔融,参见陛下!
原来孔融一跪下向汉献帝行礼。
汉献帝连忙起身,绕过桌案,俯身扶起韩湛,笑着说:冀州牧不必如此多礼,但不知几时回的邺城?
韩湛心想,若是说汉献帝和在场的几位大臣不知自己回邺城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解释,他们就是担心自己成为董卓之流,而有意冷落自己,看看自己会有什么反应,以便未雨绸缪。
回陛下的话,臣是今日刚刚赶回邺城。
韩湛恭恭敬敬地说道:数日前,臣原打算亲自前往冀州城,迎接圣驾到邺城来的。
谁知走到半路,忽然听说北海被黄巾贼所围困,臣担心夜长梦多,便立即率兵救援。
对陛下失礼之处,还请陛下海涵。
汉献帝等韩湛说完后,干笑了两声,随后反问道:不知围困北海的黄巾贼,可曾被击败?
启禀陛下,孔融听到汉献帝这么问,立即抢答说:冀州牧的大军一到,围困北海城的黄巾贼顿时作鸟兽散。
韩湛把孔融带到邺城来的目地,就是不想让他继续担任北海太守,只要不让孔融回北海,自己留在那里的兵马,就能轻取城池。
想到这里,韩湛连忙对汉献帝说道:陛下,孔北海深孚众望,堪称一代名臣。
若是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太守,未免有点太屈才了。
臣恳请陛下将孔北海留在朝中任职。
对于韩湛的提议,汉献帝沉默了片刻,随后反问道:不知韩卿家打算举荐孔卿家担任什么官职呢?
韩湛回想了一下孔融的履历,记得他离开北海,进入朝廷后,担任的好像是将作大匠。
虽说韩湛不明白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但他还是对汉献帝说:臣认为,可以授予孔北海将作大匠之职。
准奏!
可能是傀儡皇帝当久了,韩湛的话刚说完,汉献帝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就依韩爱卿所奏,任命孔卿家为朝中的将作大匠。
被明升暗降的孔融,由一个手握实权的太守,变成了只有空衔,却没有什么实权的将作大匠。
虽说心中对韩湛诸多不满,但他却不敢作,连忙跪倒谢恩:臣,谢陛下!
韩湛见自己随便说封赏的官职,汉献帝都不打折扣的照办了,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但当他看到一旁的杨彪朱儁赵岐和马日磾等人铁青的脸色,立即意识到这些昔日的盟友,随着汉献帝入驻邺城,已经开始和自己离心离德了。
不过韩湛不是董卓,就算看到有反对自己的人,他也不会采用极端地手段,将对方斩示众或者是夷三族。
而是以理服人,想尽办法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韩湛朝四位重臣拱了拱手,笑着问道:四位大人,邺城狭小,无法和京城相提并论,不知诸位的住处,住得可习惯否?
习惯习惯,韩湛的话刚一出口,四人就忙不迭地点着头说:此间和长安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这都是韩亭侯的功劳啊!
几人又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韩湛便退出了大殿。
他急匆匆地赶回自己府邸,召集自己的部下议事。
过了不多会儿,所有的文武都来到了议事厅。
看到议事厅的左右两侧,都站满了人,韩湛的心里不禁感触万千,自己赶走袁绍才多长时间,手下居然就有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以及二十来万精锐的兵马。
这要是在穿越初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等人来齐之后,韩湛的目光从左边扫到右边,又从右边扫到了左边。
等把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都看了一遍后,他开口说道:诸位,陛下已经留孔北海在朝为官,并封他为将作大匠。
如此一来,北海郡的太守一职,就出缺了。
不知哪位愿意毛遂自荐,去担任北海太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