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宋和大元的敌人们(一)(1/2)
元旦啥时候结束有很多说法,一个比较约定俗成的看法是,过了正月十五,年就彻底过完。
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之间,郝仁万户在小汤山别墅渡过。
在朝廷受了这么大的气,他当然要跑到老婆这里寻求安慰。
正月十五日,郝仁万户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返回大都。
回到大都,就有人送上信。
伯颜大帅要郝仁万户在正月十六日前往火器局。
光是看到伯颜大帅的签名,郝仁就觉得一阵阵的无名火。
然而气过之后,郝仁也只能听命。
第二天一大早,郝仁就到了火器局,伯颜大帅的马车几乎是同时到的。
伯颜大帅平日里本就冷淡,郝仁更是没有说话的打算,两人沉默的走进火器局。
火器局的管事给两人跪下行礼,爬起来之后一溜小跑的在前面引路。
到了试验场,郝仁就见到试验场的靶子前六十步的地方插了许多木杆。
这些木杆下端包铁,插进土里,上端有个铁质的丫字型分叉。
等伯颜与郝仁坐下,管事立刻下令。
几名壮汉马上跑了过来,人人肩头扛着粗大的火枪。
郝仁看得目瞪口呆,这玩意的外形与大宋的火绳枪别无二致。
区别就在于这个体积,稍稍一看,就觉得这种火枪的枪管粗大许多。
到了木杆旁边,壮汉把肩头的火枪架在木杆上端的丫字型里面。
沉重的火枪与铁质丫字型铁叉间碰撞出沉闷的声音。
除了体积与份量之外,火枪从装药要射击之间与宋国火枪并没有不同。
壮汉们连着发射了三轮火枪,试验场已经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道。
等他们停下来,郝仁与伯颜大帅几乎是同时站起身,向前走去。
管事连忙在前面引着,郝仁对火器非常熟悉。
他拿出一块棉布手帕裹在指头上,轻轻按住枪管,很快就从指尖上感受到高热。
郝仁暗自数着数,手指坚持到有些忍耐不住,才移开火烫的手指。
他用高热的手指捏住耳垂,不久之后才放下来。
伯颜大帅没有郝仁这些经验,便是见到了郝仁的做法,大帅还是忍不住用手指直接接触枪管。
被烫的手一哆嗦,连忙收手回来。
“大帅,这个的确比较烫。”管事连忙抱歉的说道。
看到伯颜受了这么点小罪,郝仁心里面倒是有些轻松。
在火枪枪管冷却到比较合适的温度之前,郝仁前后来回走,同时吩咐道:“拿一支宋国火枪过来!”
便是没有拿到宋国火枪,郝仁也大概能看出差距。
面前的火枪口径有宋国火枪的两倍还多点。
所以装药多,声音大,喷出的白烟更浓。
子弹打到靶子上或者靶子后面的墙上,有更大的动静。
拿来宋国火枪之后,郝仁一比较,数据果然如此。
宋国的火枪枪口大概是10毫米,眼前的蒙古火枪的枪口得有25毫米左右。
宋朝火枪的铁质枪管差不多都是整个塞进去。
再看两种火枪的子弹,宋国的子弹比鸽子蛋小许多,蒙古的不仅比鸽子蛋大,甚至都有小个鸡蛋大小,体积大概是宋国子弹的两倍。
对这样巨大的玩意,郝仁忍不住咋舌。
伯颜大帅比较之后开口问道:“造这么大的东西,会不会更贵?”
“若是说用铁,那定然是多了些。
可以前我们一个老手,一个月就是做一两根枪管。
我们学宋国的双层套管。
现在便是刚招收的匠户,只要有气力,一个人一个月也能做出四五根内枪管。
外面的管子用铁条绕,一个人一个月造出几十根。”
“哦?”“真的?”
伯颜与郝仁同声说道。
看着面露自豪笑容的管事,郝仁心中非常惊喜。
21年前,蒙古军是在鄂州接触到赵嘉仁使用的火器。
当然,在此之前,蒙古人已经开始学习使用从金国以及宋国学来的火器。
在西征中,这些火器开始比较大规模的使用。
然而真正进入管状火器,则是从鄂州之战开始的。
之后蒙古这边一刻不落后的努力紧追宋军火器的发展,令蒙古最痛苦的不是宋军那些精巧的火器,而是双方天差地别的生产效率。
宋军有能力给十万人装备上火枪,蒙古这么多年下来,也就能给几千人装备火枪。
“你们真的能造的如此之快?”郝仁连忙追认。
“回禀万户,真的可以。”管事连忙答道。
郝仁知道管事也许敢吹牛,却不敢诓骗。
这等事情要是真的如管事所讲,忽必烈大汗知道之后必然重赏。
然而忽必烈大汗若是知道管事是在编瞎话,这厮不仅自己会被五马分尸,他全家也得死光光。
“大帅,我们要不要去看看他们的作坊?”郝仁问伯颜大帅。
“同去。”伯颜大帅答道。
直到下午,两人这才出了火器局。
一直陪同的管事虽然疲惫,恭送的时候依旧能发自内心的笑的见牙不见眼。
两位大人物也不管此时已经是下午,他们直奔皇宫。
等他们见到忽必烈大汗之时已经是傍晚,大汗赐宴招待。
大汗闻讯之后大喜,当时就想去火器局看看。
郝仁连忙劝阻,这大半夜虽然也能看到东西,却也不至于这么着急。
等这件事谈完,忽必烈大汗突然问道:“若是如此,我们要不要建立和宋国一样的步军?”
“是签军还是府兵?”郝仁连忙问。
签军就是拉丁。
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
签军就是强行抽调的汉人丁壮组成的军队。
这种军队在黄河战役的时候面对宋军,完全是被宋军砍瓜切菜般打得大败。
当然,也不能怪签军不给力,便是蒙古军中最精锐的披甲重骑兵,也在宋军薄薄的步军阵列前被打得全军覆没。
元军战后总结,认为需要模仿宋军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步军。
“伯颜。
你是支持府兵么?”忽必烈问伯颜大帅。
伯颜立刻答道:“陛下。
臣听闻宋军的步军服役三年,与府兵大不相同。
而且步军若是装备火枪,让他们把火枪带回家么?
不如我们也学宋军好了。
现在裁撤水军,水军也有数万兵马。
选精壮的组成步军也不错。”
郝仁虽然还是对伯颜有意见,却对伯颜的判断非常认同。
府兵是骑兵的话,完全可以在乡里训练。
若是如宋军那种以万计算的步军,还是击中起来使用比较好。
也不用大汗开口,看到忽必烈大汗转头看向自己,郝仁就主动说道:“陛下,臣认为伯颜说的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