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9章 招讨使赵嘉仁(1/2)

轻轻抛下夏贵的奏折,贾似道无奈的笑道:“二十几岁的督视?

也亏夏贵能想出来。”

在奏折里,夏贵为代表的一众将领希望赵嘉仁能够出任援助襄阳的总指挥。

以现在赵嘉仁的官位,朝廷再让他出兵,就得给他加执政,就是知平章事。

南宋时总统前线或战区军事的督兵大臣。

通常由宰相兼任的称都督军事或都督军马,简称都督。

由执政兼任的称督视军马﹐简称督视。

咸淳六年,赵嘉仁周岁29,虚岁刚30。

虚岁55的贾似道这才忍不住感叹‘二十几岁的督视’。

虽然这么感叹,贾似道完全没有真正考虑过让赵嘉仁做这个督视军马。

不久前右丞相叶梦鼎模仿北宋杜衍单车宵遁的事例强力请辞,朝廷勉强答应了让他辞去右丞相的职务。

叶梦鼎和贾似道在政见上针锋相对,叶梦鼎在庆元府做知府的时候却对赵嘉仁颇为客气。

等叶梦鼎当了右丞相,就利用给利州转运使王价平反等事,与贾似道进行了斗争。

这位王价是因为反对贾似道的政策而被弹劾丢官,给他平反就意味着贾似道退让。

在贾似道与叶梦鼎的斗争中,叶梦鼎坚持不懈。

最后贾母责备贾似道,太学生们也上书言似道专权。

贾似道不得不让步。

叶梦鼎成功辞职看似是贾似道的成功,实际上意味着朝廷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朝廷内的反贾似道势力只是更加强大,并没有因此而选择和解。

如果此时让赵嘉仁当上执政,或者知平章事,贾似道很怀疑奸诈似鬼的赵嘉仁有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为与贾似道对立的势力。

这并非不可能,叶梦鼎在庆元府都能对赵嘉仁客客气气,而这位前右丞相绝非是个案。

最近广州知州赵嘉仁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大家谈的并非是这位广州知州失心疯修铁路挖石炭,而是赵嘉仁为官十几年来的优秀政绩。

他修建的木兰陂北洋新增的七万亩良田十几年来增产两亿斤大米。

赵嘉仁执政的福建路与广南东路税收大增,在过去四年里面,一直频繁爆发造反的福建路已经安静许多。

这帮人并不是为了吹捧赵嘉仁所而这么讲,反贾似道派里面的中坚文天祥上表、写文,讲述了赵嘉仁最初反对公田改革的理由,大宋的官僚队伍并不足以顺利运行公田改革。

身为棉务的赵嘉仁在嘉兴府、庆元府、苏州府的成功并没有被认为是公田改革的成功,而是被当做赵嘉仁否定公田改革的成功,是当地士绅与官员们合作的成功。

文天祥认为贾似道明知道公田改革必然有问题,但是为了建功固宠、争权夺利、任用私人,所以不负责任的强行推动公田改革。

所以贾似道是个道德败坏的大奸臣。

即便贾似道知道这种说法现阶段根本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可贾似道还是觉得开了些眼界。

因为这个时机把握的极好,除了公田改革大获全胜的嘉兴府、庆元府、苏州府,其他地区都有很大问题。

公田改革派内部也认为要对公田改革进行调整,不少人觉得赵嘉仁的模式的确非常有可以借鉴的作用……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左丞相贾似道心中感叹。

现在还没人能动摇贾似道的地位,那是因为贾似道是鄂州大捷的领导者,斩杀上万蒙古军,俘获上千。

如果赵嘉仁真的在襄阳打出那样的大胜,贾似道就真的没办法再做什么。

确定了思路,贾似道就叫来幕僚下了机密指示。

很快,临安朝廷就开始讨论起把公田交由地方上有力人士租去种植。

进士家族们大多都是有力人士,朝廷里面的官员基本都是进士。

此提倡一出,立刻引起了大票有力人士的在意。

政治风向立刻就变成了怎么把已经收来的公田再给租出去。

贾似道虽然还是十日一朝,对于朝廷内部的消息把握的极为精准。

对这帮官僚的动作,他心中冷笑。

这帮人把赵嘉仁那段‘朝廷内官员无力运营公田改革’用来批评贾似道。

贾似道其实很认同这话,因为他很清楚,赵嘉仁所指的无能官员就是现在这群争权夺利的家伙。

就让这群无能之辈暂时将精力放在公田的分配权上吧。

贾似道心里面已经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设想。

对付这些家伙,他有的是办法。

看到临安朝廷里面出现了有关公田的最新消息,赵嘉仁只是叹口气。

上一世也出过类似的说法,那是因为公田营运不佳。

这次竟然还出现了这样的说法,赵嘉仁就不得不感觉里头大概是有人在捣鬼。

不管贾似道自己到底有什么认知,赵嘉仁知道此时的临安朝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稳定阶段。

上一世的公田改革让朝廷收支粗略平衡,这一世的大宋朝廷收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还有剩余呢。

到现在为止,攻击赵嘉仁的理由只是他支持贾似道,没人对赵嘉仁的个人进行攻击。

因为朝廷里面那些猴精的官员都知道,赵嘉仁若是在战争吃紧的现在把棉务的挑子撂下,失去了每个月十二万贯铜钱与那些粮食,临安朝廷就等着喝风吧。

在这个时候还在玩这种公田重新分配的把戏,赵嘉仁不得不赞赏贾似道的手腕。

这个尖酸刻薄的左丞相的确是个政治家,而并非是那种毫无理念与主心骨的政客。

只要财政税收不出问题,能撼动贾似道的地位就只有战争。

赵嘉仁并不知道蒙古啥时候能够攻克襄阳,但是他此时已经决定要‘对蒙古作战’。

咸淳六年八月,临安朝廷接到赵嘉仁的奏章。

蒙古从云南发动进攻,已经成为蒙古附庸的交趾也派兵相助。

面对凶恶的敌人,赵嘉仁请求朝廷给与他‘云南招讨使’与‘交趾招讨使’的差事。

招讨使在唐贞元年间开始出现,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

大宋的差事中招讨使并非是常置官职,每逢镇压造反以及招降讨叛才会给与加衔。

成为了招讨使之后,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

赵嘉仁的奏章里面有一部分是实情,譬如被蒙古统治的大理与大宋的广南西路边界的确发生了有点规模的武装冲突。

赵嘉仁的报告引用了当地地方官的‘蒙古入侵’的说法。

至于是不是蒙古入侵,航海行会认为那只是当地土人的暴动。

至于交趾国派兵,就是赵嘉仁的构陷。

真正原因是航海行会在过去的几年中深入交趾,在‘交趾奸’的带领下粗略的走遍了交趾各地。

咸淳六年航海利润下降,感到压力极大的董事会拿到这份报告。

看到交趾国王靠他旗下的三万户人家控制了那么大的一块土地,大家都觉得这是暴殄天物。

于是赵嘉仁在这次董事会上,提出了由航海行会全面帮助交趾的计划。

这个计划很老套。

大概分三步。

一、暴打交趾,尽可能消灭三万户家庭向交趾国王提供的武装力量。

二、尽可能俘虏王室。

通过囚禁王室的方式建立‘挟交趾国王以令诸侯’的新格局。

三、开始全面利用交趾的土地搞商业化经营。

具体说,就是在交趾建立各种庄园,根据大宋市场的需求搞生产。

除了方案a,还有方案b。

假如没有能够干掉国王的话,那就从鲸吞变蚕食,一步步的将其拿下。

b计划看着耗时长远,怎么瞅都有回不了本的问题。

赵嘉仁就在董事会上发表了一番演说。

“诸位,历朝都是以强立,以弱亡。

为何大汉独以强立,以强亡,就是因为大汉没有皇权不下县之说。

通过强大的官僚体系,大汉能收税,能征兵,能打仗。

我们也许觉得我们对当地人干活的交趾人是外人,你们却没想到,对当地人干活的交趾人而言,那些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难道就不是外人么?

只要我们这写外人对当地人比交趾上层好些,他们没理由不支持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