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9章 嘉定二年上元节

嘉定二年的元旦,除了泉州知州赵嘉仁和少数负责治安的人,整个泉州城的人们都进入了欢庆的时节。

大宋的元旦就是满清覆灭后的春节。

赵嘉仁原本不太习惯莫名就来个闰x月的历法,后来他也就习惯了。

西历的元旦在他心中的印象逐渐消失,提起元旦的时候赵知州就感觉责任重大。

特别是要注意防火

宋代的房屋并非钢筋混凝土结构,元旦的鞭炮比较容易引发火灾。

而大宋可没有新中国的救火车。

一旦着火,扑灭起来难度不小。

好在泉州百姓们运气很好,嘉定二年元旦并没有发生火灾。

官府放七天假,初八的时候官员和小吏们都回来上班。

正月十五那天,赵嘉仁带着夫人前去看灯会。

赵嘉仁没有穿官服,他穿着便装,和夫人手拉手的走出宅邸大门。

没人注意这对小夫妻的亲密举止,在泉州街头的夫妻们大多数都很亲密。

牵着手或者勾肩搭背的人很多。

虽然没见过明清时代的模样,赵嘉仁的印象里面那两个朝代非常保守。

那两个朝代女子们还裹脚,裹脚之后就没办法长时间行走。

想如同赵嘉仁夫妻这样徜徉在街头难度好大。

秦玉贞欢欢喜喜的看着街边的各种摊贩,看到手工艺品与花灯之后,都要驻足看一阵。

赵嘉仁原本就不爱看这些小玩意,回到宋朝之后,他发现宋代的确有极为精美的物件,可那都是耗费大量人力的玩意。

普通的物件以赵嘉仁的标准,大概属于‘倒找钱都不要’的垃圾货。

21世纪不仅能够大量生产产品,还能大量生产非常精美的产品。

当然了,夫人愿意看,身为有21世纪素养的男性,赵嘉仁耐着性子跟着。

两人走啊走,小吃吃了七八样。

秦玉贞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光顾了赵嘉仁的生意,她买了两串冰糖糖葫芦。

这种糖葫芦是去核后用糖腌透的类型,以甜味为主。

看到不少人都拿着糖葫芦边吃边走,赵嘉仁觉得自己那一船从山东买来的山楂没有白费。

山楂不贵,但是缺乏运力。

缺乏运力的同时,还存在没货可运的问题。

非得讲个理论,那就是市场化不够。

在大宋,市面上商品的数量并不大。

在大宋的北边,以出售为目的商品数量更小。

之所有有这船山楂,是因为北边的李璮购买火炮之后发觉他领地内的工匠们没办法生产高质量的球形炮弹,而且李璮的火药也没办法将垃圾炮弹发射出去足够远的距离。

李璮想购买大量炮弹与火药,却没有那么多钱。

他领地内的牛被卖了几百头,再卖的话大概能把母牛卖完。

赵嘉仁这边给出的可交易货物清单里有山楂,李璮就给弄了几万斤。

想到李璮,赵嘉仁忍不住想起了北边的局面。

根据李璮和其他汉军世侯那边弄来的消息,忽必烈已经自称大汗,阿里不哥也对忽必烈举起叛旗,蒙古主力此时前往西北与阿里不哥作战。

就赵嘉仁印象里的事情,大宋在这个时期也发动了一些进攻,却没有突破性进展。

如果是以前,赵嘉仁大概还会给临安朝廷提点建议,希望朝廷不要放过如此大好时机。

现在赵嘉仁发觉自己没有说这种话的立场,他一个泉州知州,刚用非常残酷的手段铲除掉泉州的地头蛇蒲家。

此时再向朝廷提出对蒙古作战的方略。

临安高官们对赵嘉仁的看法大概是‘居心叵测’。

“三郎,你又在想什么?”秦玉贞有些不解的问丈夫。

“想些生意上的事。

也不知道船队在南边如何了。”赵嘉仁答道。

有人说结婚前几十年弄不清楚的事情,结婚两礼拜就能弄清楚。

这话虽然夸张,但是也有些合理性。

譬如赵嘉仁对于说谎的看法已经在婚后很短时间里面就被改变了。

要是他说‘没想啥’或者‘我在想北方的事情’,就会被夫人一番追问。

追问到最后,废了大量口舌的赵嘉仁大概还会被夫人说一句‘没意思’。

而最近赵嘉仁的夫人正在学习地理学,还是与南边有关的知识。

赵嘉仁一句南边的生意,不仅能够让夫人理解赵嘉仁在想生意,更能让夫人非理性的感受到赵嘉仁所想的和她有关。

很多道理赵嘉仁以前并非不懂,不过成亲之后他才真正尝试把这些道理拿出来应用。

和赵嘉仁猜想的一样,他夫人没有追问赵嘉仁具体在想什么,而是问了个问题,“三郎,为何要叫赤道?”

赵嘉仁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从书本上看到赤道这个名词,他也就跟着用。

被夫人一问,赵嘉仁本想说‘那本来就叫做赤道’,可转念一想他明白夫人为何要问他这个问题。

因为这些地理知识都是赵嘉仁领头编写的。

“呃……,太阳是什么颜色?”赵嘉仁问。

“白色?”秦玉贞答道。

“……赤日,听说过这个词吧?”赵嘉仁问。

“嗯。”秦玉贞当然听说过。

“赤道就是赤日的轨道。

从地球上看,太阳正下方的范围就是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正中间的那条线就叫做赤道。”赵嘉仁随意解释着。

听着这些,秦玉贞并没有用‘没意思’来表达她的心情,看得出她还很上心的记忆呢。

元旦非常和平,自家夫人不再多说话,赵嘉仁的思路忍不住又回到了北方。

北方内战会让赵嘉仁的一些军阀客户不再和赵嘉仁做买卖,此时要多弄些黄牛和马驹。

可该用什么来交换呢?

李璮不得不大量贸易,是因为李璮要购买武器。

其他军阀们可就没有如此大的需求,棉布在北边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好。

到底应该向他们输出什么,才能让那帮家伙们热衷交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赵嘉仁自己胡思乱想明显得不出结果。

而周围的百姓已经开始兴奋起来,“快开始了!

烟火快开始啦!”

听到百姓的消息,秦玉贞也有些着急的说道:“三郎,咱们赶紧去东湖边的楼上。”

灯会就在湖边,赵嘉仁他们已经在湖边逛了好一阵子。

陪着夫人到了码头,此时好多游船已经驶入湖中。

赵嘉仁没有上船去看,他陪着夫人登上湖边的小楼。

刚在定好的位置上坐下,烟火就开始了。

火炮将烟花射上半空,若是在船上,不仅能看到天上的烟火,水中的倒影也非常绚烂。

那帮有钱人在中元节注意到这点之后,都要求烟火在湖边放。

他们则包了游船看景。

赵嘉仁对这玩意看的太多,根本没有兴趣。

瞅着沉浸于欢庆中的人们,赵嘉仁心中忍不住叹息。

蒲家虽然覆灭,蒙古依旧存在。

忽必烈解决掉阿里不哥之后就会南下,那时候战争依旧会席卷大宋。

铲除蒲家是赵嘉仁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但是铲除蒲家之后呢?

赵嘉仁并没有那么长远的考虑过。

看着身边如同小孩子一样欢喜的看着烟火的妻子,赵嘉仁忍不住有些恐慌的想:我可不想再失去一次拥有的一切!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