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医疗内幕(1/2)

医疗内幕!

其实,现在很多医院,或者说大多数的医院,其实医生的主要待遇其实就是来源于病人的身上。

举个例子,小明是一名内科大夫,每天的工作是给病人开药,下医嘱,做治疗,那么这名大夫的收入基本上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工资,医院的福利,然后是奖金,奖金主要来源于患者的治疗上面,药物上面也会有一些收入。

红包的话,现在还有,也是一部分收入。

药物提成同样如此!

比如,药物a可以对患者使用,药物b同样可以对患者有作用,而且两种药物其实效果一样,只是不同厂家,这样一来,大夫使用哪种药物就无所谓了。

可是比如a药物给大夫一部分提成,那么很多人都愿意使用这a药物,理所应当吧。

这就造成一个什么现象?

医疗工厂效应。

流水化治疗,标准化治疗。

只要病人越多,大夫的收入也就越高,比如一个普通大夫管10个病人,挣5000元,那么可能20个病人就能挣10000元。

可是,这样一来,能保证患者的有效治疗吗?

能够在每一个患者身上得到有效的信息吗?

医院不是工厂,也不是菜市场,更不是加工厂。

这里是生命的守护地,所以,必须要保证医疗质量。

难道是因为中国人多吗?

有这个原因,但是最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平均!

一个省会城市,可能有30家好医院,可是一个地级市可能只有两三家好医院,一个县级别市可能只有一家医院甚至一家好医院都没有。

这样一来你让患者怎么去治疗疾病?

所以大多数人都去好地方发展,而小地方没有人来,恶性循环起来,医疗资源越来越不平均,甚至很多乡镇医院基本上没啥病人!

大夫的收入差距也就越来越多。

……………………

……………………

而白烨要做的就是这样,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去改变这样的现状,医生的收入主要靠他创造的价值,比如你在医疗中发现某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某些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案最佳,这样你所创造的价值才会更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而不是量版式的医疗环境!

医院不是工厂!

医生的主要责任更加应当于患者身上,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药物的反应,前后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

所以,现在越来也鼓励做一名具有科研能力的临床医生,这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

白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只能去改变自己,或许有一天自己成为了医疗界的巨无霸,成为了一个业界大佬,自己可能会改变现状。

协和的这群大佬参观完之后,感慨万千。

这何尝不是大家所想的呢?

白烨这样一种模式,其实相当于让这些大量的科研经费直接作用到了临床之中,省去患者的那一部分钱,而同样其实也省去了科研经费。

看到整个医院,从主任到普通大夫,从护士长到护士都参与到了这其中,众人心中感慨不已。

这真的是一种好的模式啊!

因为医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其中,可是这些经费往往不能真实有效的作用到每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只会让医疗资源无辜浪费。

众人看到这个医院之后,心里心向往之,虽然他们只是一个大夫,还改变不了现在的医疗现状,但是看着白烨做的有声有色,都希望可以做的更加长久和长远一些。

甚至,很多人萌生了来这里工作的念头!

包括高岳阳,心中也是颇为震撼!

原本他以为白烨的骨科研究所,或许只是医疗水平高一点的医院,或许他们有白烨的带领,会有很好的医疗指南,手术方案,会有更新的手术技巧等等。

但是,经过一天的参观,深入其中去了解,他终于发现,白烨在做的,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儿!

白烨和莫妮卡带着几人亲自参观完之后,到了医院食堂,这里会有营养午餐,给每一位大夫提供免费的午餐,莫妮卡边走边讲解。

午餐之后,高岳阳郑重其事的说道:“小烨,我觉得我们可以进行合作,平等条件的合作。”

白烨点了点头,笑了笑:“高院长,其实我也有这个想法,毕竟我们的科研所刚刚起步,缺乏大量的人才,而协和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医疗院校,如果我们可以进行合作,这一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儿!”

“而且,说句实话,诸位老师和专家都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如果可以来我们科研所的话,对于我们医学事业的发展,骨科的发展,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长久之计!”

“如果诸位老师不嫌弃的话,我这里倒是有一些合同细目,各位老师可以看了看。”

说着,莫妮卡身边的秘书把一份报告分别传给各位协和的专家和教授。

众人接过来一看,细细看了起来。

本来就只是一份细目,所以篇幅并不是很长,而且没有那些繁琐让人一看就烦的东西,简简单单几条。

众人看完之后,顿时眼睛发光!

基本上,白烨上面写的东西就是你有多大的价值,给你多少酬劳,比如你完全可以在协和空余时间参与到研究所内,甚至你不需要参与也行,研究所内可以分出一些细化的子课题,你可以以竞标的方式得到这些课题项目,你可以回到协和去做,也可以在这里做,都没有关系。

每一个课题都有充足的经费,你只要把课题申报上来,通过专家组的审核,就可以去做,完成任务有奖励。

其实,你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接任务的地方,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承接一些科研项目。

关键是这上面的收入很客观!

资金的充足让众人感觉到恐怖!

财大气粗?

就连高岳阳也是皱了皱眉头,因为普通课题几万块钱就能做完,因为里面是没有劳务费的,而白烨直接把劳务费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分发。

在国内科研资金以及课题经费中,劳务费基本上没人写太多,可能一个5万块钱的课题,你也就写个三五千的劳务费,撑死这么多。

可是白烨却一反常态,除了基本的实验经费,白烨在科研经费中把劳务费扩大!

一个五万元的课题,如果最后可以审配通过,可以获得2-3万的奖励金,也可以算作是劳务费。

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所有人的积极性。

其实,国内科研经费5万元也不少了,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课题真的有人会去做吗?

当然不一定了,甚至很多大型课题,几百万上千万的课题为了结题都是胡编乱造的结论。

这是一个现状!

那些钱哪儿去了?

好的,我给你举个例子:

某课题经费10万元,那么可能里面有一个需要记录试验步骤,可能就需要买一个摄像机,如果需要处理数据,那么可能需要购买一台笔记本,嗯,或许是游戏本也说不定!

甚至差旅费只要有发票就可以报销,当做会议费来报……

这些归根到底下来做试验需要购买的消耗品买不买?

可能会买吧,谁知道呢?

试验最后,摄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哪儿去了不想而知。

当然了,这种人或许只是少数,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变相的把实验经费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而白烨干脆利落的把却把劳务费放到明面上来,而实验仪器我们完全可以给你配备完成,你只需要带领你的团队来做就行了。

其实,每一个教授都其实就是一个团队,他下面的博士生、硕士生都是他们的团队成员。

所以很多地方都称呼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而不是老师。

这也说明这么一个问题。

大家面面相觑去了一眼,眼睛纷纷是浓厚的兴趣,不要以为这些专家不缺钱,可不是这样的。

在京都,没人敢不说自己不缺钱。

而且,这些专家教授,很多都是挣着学校的工资,偶尔参与一些课题,有的在医院的可能收入稍微丰厚点,但是大多数并不多。

白烨也没有催促众人,相反,他笑了笑,对大家说到:“各位老师也不要着急答应或者拒绝,回去可以慎重考虑以下。”

众人点了点头,虽然白烨的想法很诱人,但是还没有让人们立即答应的程度,这个事情不是小事儿,到了他们这个岁数和年龄,做事儿考虑的东西也比较多,白烨这句话恰到好处的给了众人一个退路。

回去之后第三天,高岳阳和一众院系领导正在商讨一件事。

那就是关于白烨骨科研究所设立为协和医学院博士生流动站点的事情。

这件事和把白烨作为医院的教授都不太一样,因为博士生流动站相对来说高端了很多,要承担很多协和的大项目,这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说法,相当于一种深度合作。

就是把协和的师资,科研,等尖端力量和白烨的骨科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博士生的工作。

博士点和硕士点差别很多,这也是目前很多大学还没有成为博士点的原因。

而且,其实这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协和那些拥有博士生资格的导师专家和白烨研究生有一个合作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