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悠悠岁月(1)万字更(4/5)
结果四爷没瞅见,估计是被安排的远了。
但四爷的妈,这位借桶的婶子却看见了,就在自己隔壁,弯着腰,一边拔草一边将里面已经长老的野菜挑出来,掐了上面的叶子,抬手塞到衣服兜里。
等塞满了,也够一捆了,再用别的草将这野菜叶子捆起来放在陇子上。
带回家去搭着粮食就吃了。
林雨桐这才想起,家里也没菜呢。
于是见了野葱野蒜,也都扒拉。
那野蒜的味道其实不好,生吃跟洋葱的味道有些相似,甚至比洋葱还辛辣。
但这玩意属于不要钱的。
好歹添个味吧。
如今是有钱也没处买菜去。
感谢本尊是个勤劳的好姑娘,干了这么久都没觉得怎么疲惫。
耳朵还有闲工夫听别人唠嗑。
女人多的地方话多,到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这么多女人聚在一起,能不说话?
这么多人说话,那么多的话题,该听谁说呢?
耳朵很懂主人的心思,主动切换了金婶子的频道。
金婶子边上是她家的对门,两人年纪差不多,林雨桐跟那人也熟悉,像她这么大的,不管谁家的孩子,都管她叫桃花娘。
桃花是她的名字,娘这个称呼,在有些地方跟婶子的概念差不多。
人家叫桃花,人却也有些对不住桃花。
长的不算好看,参差着一嘴牙,说话有些咬舌。
就听她说,“大蚕,那边给回话了没有?”
大蚕,是金婶子的名字。
说不上是名字,那时候的女娃娃,有个乳名叫就不错了。
也不正经取名字。
在娘家的时候叫蚕,因为排行老大,就叫大蚕。
回来嫁到金家,又给取了名字,叫竹贤。
文雅的名字没被叫起来,反倒是这个蚕,知道的人更多。
桃花娘话里的那边,林雨桐也想起来了。
说的是给金家的老大金满城说的亲事。
一说这事,金婶子的声音就更敞亮了,“回了,说的差不多了。”
五条光棍,能解决一条算一条,当妈的肯定都能愁死。
桃花娘嘴上应着好,手上拔草只靠着金婶子这边来,还不停的对婶子使眼色,眼角瞄着林雨桐的方向,“……赶紧把大的事给定下,下面的就好办了……要不然现成的都得飞了……”
金婶子抿着嘴,就是这个话啊。
如今都不敢对人家姑娘挑三拣四的,只要愿意跟自家的儿子,不是斜眼瘸腿缺胳膊少腿的,就行了。
老四十八了,这边有一个等着呢。
不急!
老三十九了,那就是个混账犊子,从小到大就没消停过。
不过淘小子也有一点好,就是到了说媳妇的时候不要自己操心。
人家那边也偷摸的谈着呢。
还是一个村的姑娘,不过不在一个队就是了。
那姑娘长的不好,有点小龅牙。
人有点马大哈,别的就没毛病,她心里就挺愿意的。
这家就是这德行,那细致人家出来的细致姑娘,家里排布不开。
老二呢,二十二了,且是不小了。
不过老二有本事啊,到哪都混得开。
之前还有人说西营里要给姑娘招赘,就想找个能撑门立户的。
她当时没应,可心里却是肯的。
也只四五里路远的地方,招赘出去又怎么的?
这都得先把老大的事给说定了。
老大都二十四了。
高中毕业,在饲养场里干的事轻松的活计。
可就是说不上亲来,说到底,还是穷,还是下面兄弟多,把老大生生给拖累了。
她是这么想的。
可林雨桐歇息的时候,跟苏小琴在一边,跟一群的姑娘家说话。
人家也说了,“那金满城挑一担水腿底下都打飘,也不知道那姑娘看上
她啥了?”
说话的是个高挑的姑娘,一头齐耳短,嘴里嚼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野果,青青涩涩的,她却嚼个不停,边嚼边唾。
蹲在下面整理野菜的圆脸姑娘,叫凤兰的,她嘿嘿笑,“我舅妈给做的媒,这我知道。
那姑娘她爹是一只眼,她下面弟弟妹妹四五个,她爹要了三百块钱,金家还答应结婚给老大买一辆自行车。”
那这着实可不少了。
林雨桐这边听着呢,就觉得大家伙都往她这边看。
她能说啥,说要啥要,要啥自行车?
!
苏小琴撇撇嘴,“这在城里也算是大价钱了。”
林雨桐心说,要叫老太太知道了,指定更不愿意了。
你说你塌窟窿累债的给老大娶了媳妇了,剩下的四个媳妇你要咋整?
四爷一直都是金光闪闪的大腿形象,这会真成了穷泥腿子了。
下午的时候,往饲养场拉草,小伙子大姑娘的配对拉车,林雨桐才有机会跟四爷说话。
两人一个拉,一个在车辕的地方推,还不敢大声说话,前前后后都是人啊。
林雨桐说,“怎么办吧?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
“上学的事现在先别想。”四爷回头就笑,“再等上一段时间,许是就有结果了。
没事,回头给你找个好活去。”
不是说这个。
我当然也知道想靠上学跳出农门不现实。
毕竟这姑娘就上过小学一年级,然后养父母不要了,再到老太太身边,就根本没念过书。
哦!
前两年村里有知青的时候办过扫盲班,她上过一期,大概三个月,一共是十二节课。
学的也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热爱中国**我爱北京**想念**大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一类的。
算是认识几百个字了。
会念会认,但未必会写。
你说这么一个人,突然去考什么大学,这不是闹妖吗?
根本就不可能。
再说四爷吧,情况能稍微好一些。
属于小学毕业,初中肄业,要非说初中文化水平,勉强算够格。
回头两人考上北大了,结果一定不是喜大普奔,而是接受一拨又一拨的调查,原因作弊!
别说没事,这时候为了个大学名额,什么事闹不出来。
一封举报信,后果得在监狱里呆上半辈子。
什么自学不自学的,这些东西没人查就没事,要有人查,那你就得说清楚。
自学的,学了哪些?
从哪里学的。
练字的本子呢?
看了哪些书,从哪里弄的书?
一个谎言得需要无数的谎言去掩盖,根本就经不住查证的。
好似眼前除了继续干农活,别的招也想不出来。
这个时候还是生产队,队里还有自己的饲养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