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面比肉贵(2/2)
河曲路虽然地瘠民贫,不管什么人,肉总是吃过。
但如此精美的面食却不同,这里很少地方产麦,哪里有如此精致面食?”
十三郎愣了一下,问坐在主位的杜中宵:“经略,这里很少产麦吗?”
杜中宵点头:“只有极少灌溉的农田,才会有人家种麦子。
在党项吃面食,只怕只有几座大城。”
庄浪师道拱手:“经略明见。
不过似这般精细,兴庆府里也见不到。”
小麦不是中国原产作物,生长季节跟中国的气候条件不太一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
只有在水利方便,能够灌溉的地方,才适合大规模种植。
地方不对,产量远不如粟。
党项境内,产粟的地方还是有一些,小麦则只在兴庆府周围的灌溉农业区,才有种植。
而且党项的技术水平不行,磨不了细粉。
没有比较看不出来,一与宋军的麦面比,就显得又黑又粗糙。
庄浪师道说的是实话,在这个地方,这样的面比羊肉贵多了。
杜中宵的印象中,北方哪里都能种小麦,无非是种不了冬小麦种春小麦罢了。
其实不是如此,小麦必须配合浇水,不然产量下降厉害,远不如粟适应地区广。
北方民间常见的食物是小米,面食不管是包子还是馒头还是面条,大多都是在城市里才能见到。
党项境内平常的主食,连小米也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吃上,普通牧民基本不可能。
很多人一生,吃的都是各种杂粮,什么大麦青麻,野草籽,中原地区不是渡荒的年月,都是做马料的。
杜中宵并不是故意上了这面,见庄浪师道感兴趣,便道:“以后通了火车,这些食物都可以从中原运来,不值什么钱。
比一般的黄米自然是贵,但比肉还贵就过了。”
庄浪师道点了点头,一时说不出话来。
火车听人提过,但到底是什么物事,却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来。
听杜中宵话里的意思,通了之后,中原的东西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来,而且价钱不高。
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中原的物事,哪怕是最平常的,在这里都要花大价钱,以后不是这样了?
本章已完成!